近日,央视披露中国海军055型驱逐舰与空警-600预警机通过数据链实现战场态势实时共享,由预警机提供海空超视距目标。这也意味着,预警机和无人机可以协同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完成1500公里外的全射程精准打击。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标志着中国军队三军数据链体系步入成熟阶段,更意味着解放军的联合作战能力已实现对美国部分领域的反超——即便在美军引以为傲的“协同交战能力”(CEC)框架下,跨军种、跨平台的导弹实时引导与全域火力协同仍是一项未竟目标。

传统海战中,水面舰艇受地球曲率限制,对海面目前的探测距离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有只有几十公里,超视距打击依赖单一平台的目标指示能力,极易形成“发现即摧毁”的被动局面。而中国三军数据链的突破,首次将太空侦察卫星、高空预警机、无人机、水面舰艇和战斗机纳入同一张实时信息网络:预警机凭借广域雷达扫描充当“空中之眼”,卫星提供全球坐标定位,无人机抵近侦察动态修正参数,055型驱逐舰则化身“海上火力中枢”,通过数据链将鹰击-21的射程潜力转化为实际杀伤半径。这一模式下,导弹从发射到命中全程由多平台接力制导,真正实现“A平台探测、B平台决策、C平台打击”的杀伤链闭环。
美军协同交战能力(CEC)虽早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但其核心仍局限于海军舰艇与航空兵之间的有限数据共享,且受制于军种壁垒和技术标准不统一,跨军种实时引导火力始终进展缓慢。相比之下,中国三军数据链通过统一通信协议和高速抗干扰传输,打通了海军、空军、火箭军乃至太空部队的“任督二脉”。例如,空警-600预警机既可指挥舰载防空导弹拦截空中目标,亦可直接为反舰导弹提供末端引导;而055型驱逐舰不仅能接收预警机目标数据,还可反向为战斗机群规划攻击路径。这种“平台平等、能力互赋”的网状节点结构,令战场资源利用率呈指数级提升。
鹰击-21作为全球首款舰载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其1500公里射程已远超航母舰载机作战半径。而数据链支撑下的超视距打击,进一步将航母打击群的传统防御纵深压缩至近乎归零——卫星与预警机构建的目标数据库可实时更新敌方航母坐标、航速及航线,055舰无需前出危险海域即可发动饱和攻击;导弹飞行途中还可根据战场变化动态调整轨迹,传统拦截系统面对“从天而降”的6马赫级打击几无反应时间。这一“非对称杀伤”模式,或将迫使对手彻底重构海上作战体系。可以说,因为有了三军数据链的赋能,中国航母编队已经具备 了非对称摧毁美军超级航母战斗群的实力。
总体而言,中国三军数据链的实战化应用,本质是一场以信息技术驱动的军事革命。它打破了军种界限与平台功能桎梏,使预警机、战斗机、驱逐舰乃至卫星从独立作战单元进化为“超级战争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全域协同能力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预示着未来战争规则的重塑——谁掌握数据链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战场迷雾中率先打出“致命一击”。而对于仍在军种协同泥潭中挣扎的美军而言,解放军的跨越式发展已敲响一记不容忽视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