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械“打脸”现场!花千亿吹上天的数据链,在实战被中械碾压!

众所周知,美国自从冷战时期开始就一直试图建立一个军队多平台共享数据链体系。实现海陆空天全域信息共享。

然而现在是2025年5月,中国的数据链共享都开始发力了,歼-10配合作战体系都能给法国飞机打得嗷嗷叫,而当初美国吹嘘的数据链共享直到现在仍旧问题重重。其成品Link-16系统被美国吹嘘成了“北约通用神经中枢”,但在实际操作上这套系统只有两个地方不能用,那就是这也不能用,那也不能用。

现在这玩意儿只有一部分美国装备能用,至于为什么说是一部分,因为这玩意儿的故障率高到离谱可靠性还低得吓人,美国每架F-35年均900万美元维护费中,40%用于修复数据链兼容故障。2023年“黑旗”演习中,红方通过定向干扰使Link-16传输延迟达12秒,直接导致蓝方误击友军。

至于为什么Link16都成了这个鬼样子了,美军也不说改改,因为他们把绝大多数资金都投入到了PPT理论性能更强的Link-22系统上了。按照美国人的画的大饼,Link22在HF频段采用动态编码调制技术,最高速率达9600bps,在固定频率模式下,Link22的HF数据速率范围为1493-4053bps,并支持根据信道质量动态调整。

在超高频段下,Link22的传输速率达到12.6kbps,通过多网络并行功能,UHF实际吞吐量可扩展至150条消息/秒。

具体来说的话,在相同带宽下,Link22的消息传输效率比Link16提高40%。美国人把所有的希望都赌在这玩意儿上了。

然后他们面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Link22的研发进度卡住了。至于卡住的原因……中国稀土。

Link22确实非常先进,但先进的性能依托于强大的稀土元件。美国过度依赖技术代际优势叙事,却忽视体系化落地的工程能力。

这就导致现在美军陷入了这样一个情况:强大的Link22美军无法批量生产,能批量生产的Link16美国看不上。就在美国一根筋变成两头筋,被卡在中间不上不下的时候,最近刚刚爆发的印巴空战中,中国展示出了完美的数据链是什么样子的。

KLJ-7A雷达与空警-500预警机组成“分布式探测网”,通过CSDN也就是中国标准数据链,使歼-10C获得550公里超视距感知能力,远超阵风战机200公里探测极限。实战中,巴方飞行员全程静默飞行,依靠数据链接收目标坐标,PL-15导弹在160公里外完成“盲射”。

ZDK-03预警机每秒处理300个目标信息,通过量子加密信道实现0.3秒级战术更新,而印度“费尔康”预警机因数据链带宽不足,更新周期长达8秒,直接让战场进入了对巴军的单向透明。

可以说这些东西,都是美国看不上眼且做不到的。在他们的计划中Link22的数据肯定比中国的CSDN要强。问题是你PPT更强没有用,实际上能造出来的东西,没有一个性能可以达到中国正在使用的标准。1套CSDN终端造价仅Link-16的五分之一,却实现3倍通信容量。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美军计划给所有人都穿上意大利手工定制的奢侈品西服,他们看不上工厂的量产货。然而奢侈品西服的产能不够高甚至无法生产,导致美军人均光屁股。

中国不在乎,有什么穿什么,直接穿自家工厂能量产的量产货里面最好的,虽然不如美国计划中提出的奢侈品西装,但至少中国人人都有衣服穿。

最后的结果就是穿衣服的,打光屁股的。

美国人沉迷于高技术代差的日子结束了。在没有足够的工业基础的帮助下,这种奢侈品级别的装备根本没有任何现实意义。战争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高精尖的顶级装备被严重夸大了,大量可堪一用的武器,才是制胜的关键。

More From Author

“人机狼”三向数据链协同作战,开启战争新模式

海格通信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数据链端机(背负式)”

发表回复